“敢買”是一頭令人關注的雄性亞洲象,1986年長春動植物公園從緬甸引進,它一直是動物園里的大明星,備受市民和小朋友喜愛。2008年11月,30歲的“敢買”突發(fā)心臟病死亡。這一消息在長春引起了不小的反響。為了留住“敢買”在人們心中的美好記憶,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歷時近四年的時間將逝去的大象“重生”。記者用鏡頭記錄了自然博物館剝制技術團隊“復活”大象這四年的艱辛歷程。圖為2008年8月2日,亞洲象“敢買”生前,生活在動植物園中。新文化報?白石?攝
園方在對“敢買”進行尸檢的同時,也對皮張做了剝離處理。當時皮張折疊并捆扎在一起立刻進行了冷凍處理。后來,“亞洲象”皮張用吊車等運到了博物館,開始了標本制作工作。圖為2008年12月,工作人員在觀察大象皮張的解凍情況。
象皮的處理是大象標本制作的最為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據(jù)剝制技術研究部主任姜牧里介紹:“為了使象皮得以永久保存并且能夠體現(xiàn)生前的面貌,需要對象皮進行一系列的技術處理。(如測量?分割?清皮?浸酸?削薄?加脂?修復)等過程。圖為2008年12月,工作人員在清皮架上清理象皮,去掉多余的組織。
制作這件標本時,因為只有“亞洲象”的完整皮張,原始數(shù)據(jù)測量已經無從談起。只能根據(jù)大象皮張剝離軀體后的狀態(tài)和大小,尋找測量數(shù)據(jù)的解決途徑。圖為2009年1月,工作人員在測量象皮,保存原始數(shù)據(jù)。
假體就是大象標本的骨架。根據(jù)設計方案中大象所呈現(xiàn)的三足著地漫步形態(tài)要求,首先要進行假體的形態(tài)設計,然后進行骨架制作。圖為2009年11月,工作人員在制作外形骨架輪廓?。
標本的整體型態(tài)是運用造型藝術理念,根據(jù)動物生態(tài)行為設計而成。每一件標本的生態(tài)效果是否生動,和造型設計有著直接關系。為了讓這件“亞洲象”標本神韻飽滿,生動逼真。最終確認的設計方案是左后腿在前,右后腿在后,右前腿直立,左前足抬起,軀體微向前傾,長鼻前伸,前端抬起。展示出了亞洲象生命的動感和行走瞬間的姿態(tài)。圖為2009年11月,大象標本的聚氨酯發(fā)泡充填工作,用先塑后刻的方法表現(xiàn)肌肉型態(tài),同時填補體積的不足。
2011年6月,體表肌肉形態(tài)塑形順利完成。
對于分割后的皮張,首先需要進行清洗和浸酸處理,目的是改變皮張原有特性。所有動物皮張都是非常不均勻的物料,這件“亞洲象”皮張表現(xiàn)更加突出,背脊部位的最厚處與腹部最薄處相差近4.5?(厘米)。將皮張厚的部位削薄,是必須要完成的重要工作。圖為2011年11月,工作人員在進行象皮削薄,這有利于標本制作。
經過鞣制的動物皮張,就會在膠粘劑的作用下,與假體表面形成非常牢固的結合。同時膩子還可以填補假體塑、刻之后的一些不足,使假體表面肌肉形態(tài)更加流暢。圖為2011年11月,工作人員在進行象皮修邊。
2011年11月,大象眼睛的細節(jié)還原。
采用全新的粘合工藝,把象皮牢牢的粘合在假體上。將經過處理的“亞洲象”皮張覆于假體表面,仔細調整位置,使每塊皮張有秩序的覆在它們對應的部位上,使假體各部位都能與皮張吻合。試皮結束后,再次檢查所有銜接處,確保所有部位的銜接效果。頭部和四肢等部位的皮塊,需要先使用針線對其縫合,然后再縫合兩個皮塊之間的連接縫。“亞洲象”個體龐大,分塊在假體上覆皮粘合需幾天的時間。圖為2011年11月,象皮粘合后,需自然晾干。
經過縫合、上色、細節(jié)打磨和自然干燥,已經逝去近四年的大象就這樣重生了!圖為2012年3月,工作人員為象皮接口處上色。
亞洲象“敢買”的離去是不幸的,但是通過技術團隊的努力,被制成標本的敢買如生命猶在。使它以這種特別的方式獲得了重生,這個意義非同尋常。如今的“敢買”靜靜的站在博物館中,它生活的瞬間在這里凝固。時刻提醒著人類要關愛動物,保護地球。圖為2016年4月14日,長春市自然博物館內,很多小學生圍著“憨態(tài)可掬大象”參觀。
黃河內蒙古段開河形勢平穩(wěn)
春雨春色春意濃
重慶酉陽:防疫生產兩不誤
新疆三坪農場的草莓熟了
河北邯鄲:大棚桃花盛開
Copyright@2012-2022 邵陽新聞網 All Right Reserved
中共邵陽市委、邵陽市人民政府新聞官方網站,中共邵陽市委宣傳部主管主辦